近年來,海原縣堅持把穩定群眾增收作為為民辦實事重要任務,持續做強做優一產、做實做好二產,在創新品種培育、構建標準化種植體系、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上持續用力。
海原縣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切實將“組織引領力”轉化為“富民原動力”。做強做精主導產業、做優做實特色產業,實施“牛王谷”、小南川良種肉牛擴繁育肥基地等項目,擴大馬鈴薯、瓜菜、小雜糧等特色產業基地生產規模。建立黨員聯系戶制度,鼓勵黨員率先發展產業,不斷拓寬群眾致富增收新路子。
據悉,寧夏藝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以農民增收為目標,在關橋鄉麻春村建成拱棚種植基地3000畝,搭建拱棚2900座,吸納31戶成員入社,入社拱棚面積190畝,形成“交易量分紅+股權分紅”的增收模式,收入357萬元,盈利214萬元,帶動周邊農戶36戶144人。
同時,海原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引領產業發展、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抓手,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集中流轉土地,通過與種植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土地股份合作、聯耕聯種、“小田并大田”“全托管”等多種形式開展合作,提高土地流轉率和利用率,擴大新型經營主體經營規模,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創業。
關莊鄉窯兒村面對“空殼村”困局,籌集320余萬元,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,建立專業化運營團隊,建成秋雜糧加工坊、“壟地香”軍民油坊等6個經濟實體,開發食用油、洗滌用品等10余種特色產品,村集體連續4年穩定收益40萬元以上。
賈塘鄉黃坪村成立村集體經濟發展聯合社,建立農機幫扶專業隊,結合“為民辦實事”,免費為87戶留守老人的1331畝農田完成機翻和平整。聯合社流轉土地6200畝帶動320戶1050人,村集體經濟年收益46萬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1.64萬元。
截至目前,全縣有農民合作社390家,聯農帶農合作社79家、土地股份制合作社3家。全縣農民合作社聯農帶農4872戶,帶動24260人次,人均增收378元。(全媒體記者 范本哲 馬彥軍)